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工作总结 >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检测题
发布时间:2019-12-09
点击量:15864
宋明理学是古代哲学基于佛教思想阐述的哲学思想,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宋明理学检测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检测题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巩固
1. (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答案:A
2. (北京市通州区09-10高二期中)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源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儒家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答案:C
3.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
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强调要有强烈社会责任心 D.官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答案:C
4. (福建省长泰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A
5. (广东省佛山一中09-10高二期中)从“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
对中国发生影响的教派有
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6. (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
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A.庄周 B.老聃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7. (江苏省南京六中09-10高二期中)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
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理学 D.道教
答案:C
8. (黑龙江省哈六中09-10高二期中)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答案:D
9. (山东省临沂市09-10高二期中)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
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答案:D
10. (海南省海南中学09-10高二期中)宋朝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答案:C
11. (天津市五校09-10高二期中)宋代理学是新兴的儒学,其“新”在
A、糅合道家、法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
B、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
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反传统
答案:C
12. (江苏省启东中学09-10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答案:D
13. (广东省实验中学09-10高二期中)“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人伦者,天理也”
C.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只有对别人尊敬才能真正理解“仁”
答案:C
14. (河南省长葛二高 09-10高二期中)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
A、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贤先圣的心得
C、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 D、要勤于温习
答案:C
15. (河南省实验中学09-10高二期中)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
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形成并被推崇为天理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16. (江苏省常州五中09-10高二阶段调研)简述宋明时期儒学的主要发展变化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0分)
答案:表现:
宋代儒学吸收佛学和道教思想,发展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明朝中叶出现与理学对立的心学,认为心外无理、无物、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5分)
影响: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并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适应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也束缚了人们思想。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朝中期以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5分)
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
1. (2010•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三创新题)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
指“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艺)”。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 B.妇女地位低下
C.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 D.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解析】:C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这些封建思想的“本质”,本题的四个选项都能反映题干的意思,但最能体现题干本质的是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束缚,故选C
2. (2010•辽宁抚顺高三六校联考)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
“做人难!做女人难……”请问 这个“难” 的深刻含义是: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解析】:D 。 A、B都是陷于生活的窘迫,属于物质上的,可以改变;C是感情纠葛,属于思想情感上的,是自生的,个别的,而不是普遍的。D则是中国人民所共同面对的传统观念,心理上的压抑。所谓的“理学杀人不见血”所致。所以做人才难,故选D。
3. (2010•苏州五市三区高三期中)最早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一说“即是真理”)”的是
A.陆九洲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解析】: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心学的内容,其代表人物是陆九洲和王阳明,按照题目“最早”的限定,本题选A。
4. (2010•深圳市松岗中学高三期中)朱子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
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该材料可能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主要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伦理道德成为行为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解析】:选B
5. (2010•福建武平二中高三月考)古代有一个佛偈: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徙。甲徒曰:
“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之定理
【解析】:C。 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这与心学观点相吻合。
第三部分 感悟高考
1.(2010•广东高考)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 的理论观点。
【答案】:C。
2.(2010•浙江高考)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答案】B
3.(2010•上海高考)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其特点就是从“天理”出发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答案】C
4.(2010•全国1)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形体是“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他说:“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形者,有生之本。B.“天地为万物之本” 万物之本是天地。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意思是物形于天地之间。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即天地为道。BCD都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A “心外无物”体现了唯心论。
【答案】A
1.
2.
3.
4.
5.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检测题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99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