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有哪些原则?社会调查报告的主题贵在新颖。要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动态、新事物、新见解、新探索、新经验、新问题等带启迪性和指导意义的东西反映出来,从中提炼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主题。
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并能针对调查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因此,必须事先作深入细致的调查,详细地占有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先决条件。当前,一些大学生撰写的社会调查缺少深入调查,掌握资料不全面,分析不深刻,成为影响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在开展社会调查中,要遵循的原则是:
1)围绕选题做好调研的准备工作。要选择公众关心、有调查价值、自己也有能力驾驭的社会现象作为调查的主题。选题确定后,为正确拟定恰当的调查计划,并在调查现场打主动仗,应就选题所涉及的有关理论政策、历史情况和业务现状等有充分的了解。然后,要编写具体可行、有弹性的调研活动计划,明确调查目的与指标、范围与对象、日程与等。还要进行必要的工具准备,如相机、录音设备、笔记本、电脑等。
2)调查工作要坚持客观、全面和深入。在调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客观的态度,切忌带“有色眼镜”。所谓的全面,就是尽量全面地了解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而不能停止在一知半解或抓住一点不计其余上。这包括,调查对象的选择要全面、有代表性,视点选择要全面,方法手段要多样等。深入是说不做表面文章,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透过现象发现彼此的内部联系,进而把最能反映本质的典型事实材料拿到手。
3)谦虚谨慎,尊重调查对象,争取实现最佳配合。搞社会调查,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谦虚谨慎、热情诚恳,赢得被调查人员的理解与支持。还应适当强化自己的公关意识、协调意识,灵活机动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4)搞好调查后的研究工作。认真审核调查材料,去伪存真。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归纳和梳理,把杂乱材料变为清晰证据。要运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经过审核梳理的真实材料,给予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归纳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调查形式有普遍调查、非普遍调查两种。普遍调查费时费力,实际中很少用。非普遍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综合调查和对比调查几种。相对而言,重点调查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需要事先了解事物或事件的重点。典型调查时,要注意其“典型”的科学确定,防止主观片面。抽样调查是从对象群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开展集中调查,适用于相对稳定的事物。要注意合理地确定样本的数量,以及抽象过程的随机性,不可变成有目的地选择特定调查对象,使结果缺少普遍意义。综合调查重点不在调查对象的数量,而在于从事物的内涵出发,采用多角度、多方面和多元的调查方式。对比调查是有意选择两个相反对象进行调查,用于“驳论”。
具体的调查方式有个别走访、开座谈会、现场观察提问、问卷、收集书面材料、统计调查、专家调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