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新世纪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为科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对我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查从2006年4月份开始到6月份结束,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热点、学习动力以及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共向学生发放问卷25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100%。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是:男生占36%,女生占64%;独生子女占44%,非独生子女占56%;专科生占95%,中专生占5%;团员占96%,非团员占2%,党员占2%;文科生占65%,理科生占35%;来自城镇的占73%,乡村的占27%。
一、当前我校大学生的总体思想状况
(一)政治观念
1.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度增强。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1%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9%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44%的学生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大学生爱国意识强烈。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形势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如对“中央一年来工作的总体印象”的满意度达到78%,对“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经济发展”的满意度达到74%,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满意度达到74%,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满意度达到70%,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情况”的满意度达到68%,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满意度达到68%,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2.对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基本正确。调查表明,多数学生政治上进步较快,能够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53%的学生表示信仰。
(二)道德观念
1.对社会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敬业、诚信的时代特征。尤其是诚实、守信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在大学生中有着很高的认同度,47%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奉献、敬业、诚信”,67%的学生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50%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2.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上注重两者的兼容。调查表明,如今的大学生欣赏鱼和熊掌兼得的利益意识,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3.道德责任感有所淡化。当代大学生更多的关注自我,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行为,63%的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就可以容忍。
(三)价值观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落后和大学生的稀缺和受重用造就了大学生的“精英意识”。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把大学生推向了竞争的前台,上大学缴费、毕业双向选择、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条件苛刻等使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社会定位趋于冷静和现实,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已从“精英意识”转变为社会普通一员的“平民意识”,有40%的学生希望成为合格的建设者,11%的学生想成为守法的公民。
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最重要的变化趋势就是努力寻求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积极健康、务实进取成为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二、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几个问题
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态度比较消极
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党解决腐败问题的决心、能力有一定的担忧,对党解决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产生问题的能力缺乏坚定的信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缺乏信心。在问卷调查中,不认同“‘三个代表’是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占12%;对“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持怀疑态度的占17%;认为近年来反腐败斗争效果不大或没有效果的占54%;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以实现”的占18%。
(二)诚信意识淡漠
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这一人生信条产生过动摇,导致诚信意识淡漠,所以,在各种考试中作弊,故意拖欠学费不交,拖欠助学贷款不还,用假成绩、假证书骗取用人单位信任,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不守信用等现象在本次调查中有明显的体现。在问卷调查中,承认在考试中有过作弊行为的占41%,有过故意拖欠学费行为的占21%,认为毕业生做假证件是“为了找工作,迫不得已,可以理解的”占25%;认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可以随便违约,学校不应限制”的占7%。
(三)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感到迷茫,对理想的坚持产生动摇,尤其面对当前就业现状,有些大学生对个人努力与未来的成功之间的关联流露出悲观情绪,对社会的公平正义持怀疑态度;有的大学生看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偏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人生的信仰。在问卷调查中,认为“上大学后,曾经感到前途渺茫”的占38%,承认“因现实与理想有较大落差而困惑迷茫”的占到47%,认为人生幸福在于“个人的目的和需要得到满足”、“过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获得足够的荣誉、地位和金钱”的分别占21%、33%,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及时行乐”的占8%。
三、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例如,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又如,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全面介入到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去,就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使物欲恶性泛滥;此外,随着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地渲染,使得人们心理上产生了不平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胀,使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二)就业难带来的问题
就业难问题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原因。本次调查显示,26%的受调查者认为目前感到最大的压力是“就业前景”。长期以来我国实施高就业政策,导致我国各行各业的许多单位都人满为患。而现在,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各单位又在进行减员增效。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政策的导向,各大学校纷纷扩大招生,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增加了就业供求比例的失衡。另外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毕业生人才与社会需要的脱节,使得大学生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这样的状况会使大学生感到迷茫。
(三)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的社会结构性变动,在政治、文化、行为规范、信仰等社会层面的结构转换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社会文化的转型,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念系统的转变。随着大学生和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广,许多不良风气和思想正在不时地冲击校园这一方“净土”,也侵袭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些学生的“另类”价值观和消极人生观也因此形成,厌学、早恋、不守纪律、不尊重他人,甚至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在校园里时有发生。
(四)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学校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校园文化的氛围不浓;二是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影响学生思想状况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家长只注重子女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教育,对大学生只提供经济支持,而忽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五)网络的影响
作为信息社会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在方便人们获取信息、扩大交流的同时,也造成了文化传播、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选择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别是网络交流的跨地域性和无序化混乱状态,使各种意识形态在网上快速地撞击与交流,成为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混乱和“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六)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个体因素作为内因,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主要有:一是自信心不强,个体心理状态不良;二是思维方式存在误区,认识问题以偏概全;三是心理不健康导致感情生活不健康。
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面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倾向,作为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为祖国培养出一批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高校必须把育人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进一步加强主旋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从而自觉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认真研究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要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促进大学生自觉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与我们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价值为标准,在人际交往、道德观、择业观等方面认识偏颇,人生态度消极心,集体主义观念和意识淡薄。因此,高校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参观、请英模做报告、社会实践等形式,结合校内教育,校正大学生的人生坐标,改变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驾驭人生的航船。
(三)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通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环节,融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整体之中。
(四)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21世纪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大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特别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探索的课题。
(五)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
高校政工干部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校政工队伍在数量和思想素质等方面与形势的发展还很不适应。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贯彻落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保证必要的政工干部人员配置,同时,通过理论培训、业务进修、实践锻炼等途径,努力提高其思想和业务素质及整体水平,并且注意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六)加强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网络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化又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新世纪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课题。
(七)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学校教育是主体力量,同时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因此,社会各界都有责任通过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学校则应加强与社会,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并在实践中加强正面引导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加强对国情民情及改革开放成就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其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