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30
点击量:0
张抗抗:崭新的新华
30多年以前,我曾是鹤立河农场的下乡知青。1982年我回过农场一次,那时省农垦已恢复建制,鹤立镇以东的土地划归新华。从那以后,有人问我在哪下乡,我便说:新华。
车驶离新华场部越近,心情却莫名地紧张起来,我渴望看到一个崭新的新华。那真是一种回乡的感觉一一那里有我思念多年的老领导和老朋友,那里留下了我青春的痛苦和希望。土地依旧人安在,出现在我眼前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新华呢?
哇,新华变得这么热闹啦!远远地就见"北珠米业"的巨大广告牌,中日合资的"新绵精米加工厂"的厂房傲然矗立;火车站前停满了各种车辆,新华作为远近闻名的小杂粮集散地,果真名不虚传;场部多年前那条"向阳路"变成了宽敞的新华大街,漂亮挺拔的路灯像欢迎的手臂,让人心里好生温暖;往前走,绿化带花坛楼房以及新建的"北珠宾馆"、食品街步行街四街交叉,繁华的商业区让我目不暇接;那座新华农场着名的工人文化宫,如今已成为多功能的体育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新建的公园内楼台亭阁、凶径通幽,清澈的池塘中红莲绿荷悠悠,疑是江南美景;草坪上鲜花簇簇,那卷曲环绕的白色"花篮",竟是用废旧的轮胎加工后涂上白色颜料制成
我们新华人,能干会干,还特热爱生活。
20年过去,别梦依稀,我认不出你了!这是一个崭新的新华,新华人的温馨家园。
新华地处佳木斯鹤岗之间的交通要道,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6个亿,利润451万元,人均收入4208元,在全农垦系统亦位居前列。垦区流传的"一特两化牛起来"那句,在新华更具体体现为"一个龙头两个基地"的治场方略,即新华"北珠"米业龙头、奶牛基地、优质稻米基地。提取深井水、经"龙"晒水工程而后灌溉的新华的"北珠"米,如今销往世界13个国家,米糠还可提取精炼油。(但我对目前垦区因大量种植水稻,过度开采深井水,长此以往是否会破坏地下水资源仍存有忧虑。)新华的特色经济可谓"五颜六色":黄豆绿豆红小豆白芸豆黑大豆,再加上"黑白花"奶牛,若说新华大地五彩缤纷五色斑斓,真是名副其实。
在新华,我贪婪地吃大米饭。那米粒香甜温润、晶莹剔透、颗颗珠玑。想起当年知青的农场,苞米黑面的返销粮,只盼着年节能吃上一顿米饭的情形,眼睛便酸酸地湿了。
在新华"郊外",由机关干部带头集资兴建、隶属完达山乳业集团的"机关奶牛示范养殖场",几百头健硕的奶牛在栏中悠然反刍。标准化的舍饲"牛棚"里,先进的榨乳机已完成了清晨的工作。养牛场场长段广友,一个朴实而聪慧的小伙子告诉我,如今整个新华分公司除了每天满负荷加工9吨鲜奶,还能向完达山乳业集团双鸭山分公司供应6吨鲜奶。抚摸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湿润柔软的触感,使我的手微微地颤栗了。新华人"念牛经、使牛劲、发牛财",处处"牛新闻",新华人真正"牛"起来了。
可新华人再"牛",也不会忘记当年的老领导啊。在鹤立镇一所鲜花盛开、果蔬累累的小院里,我专程去看望了原鹤立河农场先后担任过二分场、八分场革委会主任的王悦廷老人。当年他曾以他的爱才之心与政策水平给予我关怀,许多年里我始终挂念着他。见面那一刻我真不敢相信。他虽已年近八旬,仍是腰板硬朗、耳聪目明,晚年的生活安宁幸福。我坐在炕头与他像家人一样"唠嗑",唠起他这大半生在农场的经历,他至今对当年带领大伙战天斗地的情形记忆犹新。我问他如今的农场这样发展好不好?他肯定地回答说好,搞家庭农场不吃大锅饭了,提高劳动效率。他说干了一辈子就想让粮食上纲要,如今农场的单位面积产量早就过了黄河,看着心里都高兴。他只是对目前有些贫困农户的状况表示了担忧,他说让一些人先富起来,好;但贫富差距过大就不好了......告别的时候到了,仍是依依不舍,我只能祈愿他健康长寿,下次再来新华还能见到他。
在新华医院附近()的六层新楼的一套公寓,当年鹤立河农场组织科的魏干事家,我见她的爱人武千事。(不巧的是魏干事回山西老家探亲去了。)新买下的商品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房屋装修简洁舒适,怎么都觉得自己不是在昔日北大荒的农场,而是在哪个城市。原二分场的闽姨听说我来的消息特地跑来看我,闽姨年近七十,仍是声音洪亮心宽体胖。闽姨当年跟着转业的丈夫来到农场,能吃苦又能干还热爱学习,当过多年的劳动模范和二分场的家属队长,她热心无私帮助知青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犹在眼前,想要再说声谢谢却已被闽姨的笑声打断:谢啥呢,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新华啊,多少过去的故事不会被记忆淹没;而又有多少新的故事,每天每时正在发生着。当知青纷纷返城后,是农垦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才智,重整河山扬鞭跃马、辛勤绘织着这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今天的新华人可以无愧地说:这是一个崭新的新华、一个五彩的新华、一个像北国珍珠一般闪闪发光的新华。新华3日,意犹未尽。从这几天党委书记韩少谦和场长杨忠诚,正为黑龙江农垦股份公司上市后,企业生产的独立经营与原农场行政事业板块之间,责权利的重新划分和逐渐剥离,亦即在未来建立独立的农场社区与社会事业,筹谋忙碌的样子看去,新华又将面临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新课题。(这是全国首家上市的农业股份公司,今年上半年已盈利2.5个亿,新华是全垦区16个上市企业的其中之一)我在心里默念:愿新华不断更新,永远有新思想新状态贡献给新世纪。
张抗抗:青青十二队
一路上我的眼里灌满绿色,碧绿的水田从路边延伸至天边,连天空都被映成了蛋清色。那天早晨开始下雨,雨点不大,但细密而急促,雨中迷茫的田野一片苍翠。雨落在平坦的砂石路面上,吸干了飞扬的尘土。早已不是当年30里地"尤特"要走34,N的"七沟八梁"扭秧歌的公路了,只听见车轮轻快的剁刷声。路两边高大粗壮的绿色林带,提醒着20年簌忽而逝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一个熟悉的路口将绿色撕开了一条缝隙...一左拐就是当年鹤立河的二分场了,不,是新华二队。
十二队以"村口"的青青稻田来迎客,田头矗立着一堵高大的白色广告墙,写着"水稻科技示范园区简介"字样,黑线红点绘画着各个地块的分布,颇有现代大农业的气派。下了,车,人便融于绿汪汪的稻田之中了。水田如此平顺、土埂如此规整,那水稻叶片粗壮、稻秆笔挺、齐刷刷绿茸茸地伸展开去,真是喜煞人也。尖尖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雨滴,珍珠似地闪亮,恍惚问,就像是遍地流淌着白玉般的"北珠"米,满天飘香......
田埂上竟然种花,粉色的波斯菊、金色的雏菊映衬着碧绿的稻田,我这才知什么叫做"田园"。
我说,这是当年二分场一连的地号,这水田管理真是一流水准呢。陪我来的场部宣传部长杨立君告诉我说,如今这是老谢家的家庭农场,他一家人就种了过去一个连队的地。
新华十二队,鹤立河二分场,是我曾劳动生活过3年的连队,也是我此行最想看的地方。"村口"的稻田,给了我第一惊喜,而进了"村"之后,接下来,我的"大惊小怪"便是连连不断了--
昔日50年代建筑风格的分场部办公室,被细心粉刷修葺一新,像一幢精心养护的古堡,一看就知在任的当家人会过日子。办公室墙上挂的奖牌真不少:黑龙江省创安文明单位、农垦总局文明单位、鹤岗市标准化党支部......左侧我曾工作过的那个"政治文化室"内,一排排宽大的木椅不落尘土,看来常有集体的会议在这里举行。房后那一圈劳改农场时期的土围墙已被彻底清除,知青宿舍已变成整齐的家属房,雨中的道路不见泥泞,路边处处花草;破旧的俱乐部原址上,奇迹般地出现了宽大的绿草坪、花坛年,山凉亭,将20年前那个劳改农场,改造成了一个花园式的生产队。知青大食堂变成了大商店、原先低矮的小卖店已卖给个人利用旧房养牛;机耕队大院宽敞的场地,成为各家各户的大型农机具安全免费的停放地。闲置的机修车间改成了标准化牛舍。惟有树木是一棵不可砍不能动的,一株株一片片密密成林高大粗壮,整个十二队破葱茏的绿树环抱,好一个青青十二队。
浙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着,生产队书记王刚说:一个多月没下雨了,今儿你来,把雨给带来了呢。心里就有细雨般的清凉掠过。与这片土地毕竟是30多年的缘分啊。持着湿淋淋的伞,抨咯膊都擎得酸了,在雨中东走西看这熟悉又陌生的十二队,一时清新一时迷朦,知青来了又走了,而这土地上的人,坚守着建设着自己的家园。这么想着,心里不竞生出了几分惭愧。队长齐有财亲自开着他的桑塔纳,带我去十二队的大户老谢家。老谢原是机耕队的,如今几个儿子都已成才,掌握一手机修技术,在家门口开着一家修理铺,生意很是红火。一家人还承包着30垧水田,院内大型农机具一应俱全,一趟房4个大屋连4个小屋,土暖气加电器,家庭固定资产20多万,是勤劳致富的殷实人家。齐队长告诉我说,大型农机具已不适合家庭农场的水田耕作,如今十二队的农户使用的先进农机大多来自浙江:宁波30、宁波354胶轮,再配上旋耕机、大犁、脱谷六镰,还有水稻插秧机和割晒机(它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小田鼠)。我不由在心里感叹:当年的农业机械化,在这个水稻王国实现了。
接着又去闽姨的二闺女小平家,院里铺着砖地,收拾得整洁利索。靠边一溜库房,门板上写着一号二号三号...按存放的粮食农具不同类别,将库房分门别类编号,管理得井然有序。见到厨房里土法焊接的水箱和洗澡浴缸,再听说小平的丈夫是留在农场的双鸭山知青,这一家的生活方式也就有了答案。院子里凉亭边百合扶桑开得正艳。俯地捡了不少紫色的百合种子,想带回北京去种。十二队是"老家",要看想看的人太多真是看不过来,去看看当年瓦厂的"同事"杨银花吧,那时她还是个刚从河南来的怯怯的小姑娘。想不到杨银花如今已当了姥姥,我正巧遇上她的两个女儿带着可爱的孩子来探家。银花家承包了3垧水田,丈夫勤劳能干,日子还过得去,老父亲已78岁,身板倒是硬朗。她冒着小雨把我送出老远,我在心里祝愿她家的生活好()些再好些......
雨下个没完,但愿是风调雨顺的好兆头。队长说远道的来客,一定得去二库吃午餐。先是不解,当年那美丽而荒凉的水库,哪有吃饭的地方?然而那天的最后一个惊喜恰恰来自二库:水草丰茂烟波浩淼的湖边,竟然建起了一个鲜鱼馆。午餐除了自产的鲤鱼、河虾、农家鸡炖粉条之外,竟然还有一盘红通通的河蟹!河蟹,真是令人难以相信,那可是江南才有的水产啊,而今日北大荒的水库居然养起了螃蟹,一时竟以为自己是在阳澄湖畔了......
终是不得不离开十二队回新华了,实在是不舍。回头望去,见路边的电线杆上,依次挂着一个个小牌子,上面写着这样一些:种绿色稻、养黑白花、走生态路;三年改良,三年致富。想起齐队长对我说的十二队远景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以农家肥改良土壤板结,走绿色生态农业之路的想法,一路仍是兴奋不已。
青青十二队,在阳光和细雨中蓬勃生长。人的创造力,与绿色的一同生生不息。
张抗抗:崭新的新华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标签:  张抗抗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0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