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

  • 发布时间:2021-04-30

  • 点击量:0

  赵丽宏:《玉屑集》黄鹤楼

  《唐诗三百首》中,把崔颢的《黄鹤楼》列在七律之首: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当年登黄鹤楼,本想写诗,但看到崔颢题在墙上的这首诗,便甩笔作罢,;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词在上头”的感叹,成为诗坛佳话。狂傲的李太白,居然也有甘拜下风的时候。李白不会说违心话,他当然是真心佩服崔颢。

  清人沈洙编《唐诗三百首》,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律的首篇,其实并非自作主张,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便有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是古人的公认,后人没有异议。崔颢的这首诗,确实是千古绝唱。现代人读这首诗(),也能体会它的妙处,从神话到现实,从历史的远景到眼前的风光,意境开阔曲折,望云思仙,鹤影杳然,游子情怀化作烟波江上云之悠悠。景色和情思,都令人神往。而此诗用词通俗,一如口语,诵读一两遍便能背诵。

  其实,李白的诗中也多次写到黄鹤楼,脍炙人口的有两首,一首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些和黄鹤楼有关的诗,也都已成为流传最广的唐诗。

  如果没有诗人们的歌咏,长江边的这座古楼也许早就不留踪迹。古时战祸频繁,黄鹤楼屡建屡毁,古代的最后一座黄鹤楼毁于1884年,此后百年未建。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读《黄鹤楼》,然而见过黄鹤楼的人并不多,人们只能通过来想象它。二十多年前,武汉在长江边新建了黄鹤楼,从电视和图片中看,那是一座雄壮巍峨的巨楼,和崔颢、李白诗中的黄鹤楼,大概没有多少关系了。

  

  赵丽宏:《玉屑集》独钓寒江雪

  多年前,在柳州拜谒柳宗元的墓。站在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大诗人墓前,我脑子里涌现的是他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在中国的古诗中,我以为这首诗属于精华中的精华。寥寥二十个字,却勾勒出阔大苍凉的画面:飞鸟绝迹的群山,渺无人迹的古道,一切都已被皑皑白雪覆盖。那是空旷寂寥的世界,荒凉得让人心里发怵。然而这只是画面中的远景。还有近景:冰雪封锁的江中,一叶扁舟凝固,舟子上,一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钓竿,澹然若定,凝浓如雕塑。寂静中,这弥漫天地的冰雪世界,竟被小小一枝渔竿悄然钓定……这是怎样的境界?寂静,辽远,神奇,天地交融,天人合一,却又是无法复述的孤独怅()然。失意忧愤的诗人,面对清寒世界,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孤傲和怆然。空灵孤寂之中,蕴涵多少忧思和深情,任你遐想,一百个人,也许会有一百种不同联想。

  柳宗元写《江雪》,是在被贬永州之时,心情苦闷压抑。一个永不愿人云亦云的诗人,就用这样的洁净的文字宣泄自己的感情,看似纯然写景不动声色,实则意蕴万千,冰雪底下涌动着激情的血液。不少后人曾模仿柳宗元,试图用不同的文字和句式再现《江雪》的画面和境界,但和柳宗元的那二十个字比较,便显得轻浮无力。譬如有这样的长对:“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文字很巧妙,对仗工整,也很有趣,然而《江雪》的阔大苍凉,还有那种惊心动魄的悲壮,在这些精巧的文字中是一点也找不到了。

  一个诗人,能有这样一首奇妙的诗传世,就是了不起的诗人。

  

赵丽宏:《玉屑集》黄鹤楼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相关标签:  赵丽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openresty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0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