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 散文 > 董桥:柳树皮与水杨酸
发布时间:2021-04-30
点击量:0
董桥:柳树皮与水杨酸
把一粒阿司匹林泡在花瓶里的水中,瓶里插的鲜花会更新鲜,更耐久。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有一篇文章谈植物需要阿司匹林的道理,说是那套通俗的方法真的很有科学根据,还说阿司匹林对植物益处很多,甚至还可以保护庄稼,助长作物。
文章说:植物含有跟阿司匹林相近的化合物;植物喜欢阿司匹林并不奇怪。北美印第安人治头痛,拿柳树皮捣烂了敷在额头上,很对。阿司匹林是乙酰水杨酸(Acety-salicylic Acid),柳树皮渗出来的汁,正是水杨酸(Salicy licacid),性质很像阿司匹林,从拉丁文"柳"字(SaliX)得名。阿司匹林(Aspirin)这个名字则从绣线菊属植物(Spiraea)化出来,草药医生也用不少绣线菊一类的植物做药。阿司匹林止痛之外还可消炎,可治各种皮肤毛病,又有防腐抗菌的效能。阿司匹林会控制一组叫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的激素,所以有这些效验。一个人受伤或者肠胃出毛病等不适,不少前列腺素就会引发起刺痛之感。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消除刺痛之"因",是阻止人体内产生更多前列腺素。
阿司匹林很普通,谁都知道是止痛的;花草植物也太普通,不会有太多人想到它们也用得着阿司匹林;学科学的人把两者合起来研究,居然得出有趣有用的结论,还证明古老的那套通俗方法原来也科学得很。知识无穷又迷人,这是个好例子。
文艺跟科学知识不同,所以惹不少祸。不喜欢文艺的人说文艺只讲直觉,没有实用的知识。搞文艺的人谈文艺尽谈"纯"不"纯"的问题。两种论调把人吵得够烦了。
吵有什么用!文艺论"人"论得特别多,看了增加不少对人生的看法;但是,文艺论"人"的方法跟印第安人用柳树皮治头痛的方法有点像,靠经验不靠知识;想在文艺作品里找"水杨酸"三个字的人,找到的竟是"柳树皮"三个字,当然不喜欢了。搞文艺的人往往也太()依赖通俗的方法了,头痛了只会捣柳树皮,根本不想知道有一种叫前列腺素的激素在作怪。花开了拼命写赏花,花谢了忙着写葬花,死都不肯试试泡一粒阿司匹林去浇花,生怕沾到阿司匹林花就不"纯"了。至于借用文艺去创造票房纪录、创造收视率的电影电视,难免会忍不住把"水杨酸"画成"水性杨花",把"柳树皮"砌成"花街柳巷"。瓦欧(EvelynWaugh)的《兴仁岭重临记》(Bride shead Bevisited)里有五六行文字写查尔斯和茱莉亚在床上做的事,电视剧拍出来显得太露,终于给香港电检处剪掉了。瓦欧这几行文字,可真已经把柳树皮过滤成水杨酸,借用私有地、契约、地产等实用的知识去描写感官;那套电视剧也忍得够辛苦了,泡了一粒阿司匹林在瓦欧那瓶鲜花里,希望那束花跟瓦欧采下来的时候一样新鲜。多冤枉!
文艺难就难在什么时候该捣柳树皮,什么时候该借一所试验室提炼水杨酸。科幻小说家穿上白袍关在试验室里炮制化学合成阿司匹林,不太好。言情小说家头不痛额头上也敷满捣烂了的柳树皮,也不好。汤玛斯(D.M.Thomas)《白色旅馆》(The White Hotel)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处理犹太人的悲剧故事,难怪又畅销又受重视。文艺工作者多了解各科知识是好的。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符合生态学的旨趣,又不失文艺的兴味,好极了!"纯"文艺是什么样子的文艺?不知道。
董桥:形象弄人
一
两位中年学者在海外服务期满给遣回英国,穷兮兮的。一位美国富商的英国籍遗娟可怜他们,出钱出力帮他们解决生计。学者妙想天开,利用时下传播媒介"塑造个人形象"的风气,说服一所大学开办"形象学"系,归他们主管。这门学系发展出一套相当荒谬的理论和术语,实际应用到商业机构里去,慢慢产生影响效果,娱乐圈和政界里那些靠形象吃饭的人大为信服,捧之为处世指南。当初是讽刺世态的构想,经过花巧的理念阐释,结果居然造成声势,蔚然成风。故事高潮叙述这两位形象学家假装闹翻,各自开办形象指导公司打对台,一家替一位竞选首相的人塑造竞选形象,另一家替竞选首相的对手塑造另一种竞选形象。结果,两位竞选人的形象居然完全一样,选民大为迷惑,无所适从!两位形象学家发了笔大财,改行创办一所人文大学,说是要挽救当前社会上迅速消亡的价值观。此后,他们欢度余生,寄情洒色,终于各娶一位高贵贤淑的妇女为妻。
这是最近去世的小说家J.B.Priestley小说《形象人》(The Image Men)上下两卷的故事。
二
人的形象流露出人的价值观,既直觉又荒谬。
女人的长头发象征女性气质,是神话世界中女性的特征。Rapunzel的秀发又长又浓,巫师、王子都当绳索爬上爬下。又长又浓的秀发古今一样,是情欲的符号。在欧洲,披肩、垂背的长发跟少女贞洁的形象分不开。少女披长发;妇女梳髻。髻是维多利亚人笔下的"woman'scrowning glory";可是,一关起房门跟丈夫、情夫温存,则髻是要解开的,长发要放下来,撒得满胸满背满枕头,为悦己者"放"。"鬓乱铰斜"自会醉人;古今中外男人竟逃不出这个劫。女人剪短发流行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说是自由、独立的表征,尤其是性自由性独立。后来女人烫头发,又是"豪放"的符号。到了四十年代,复古了,女人起码要有一把披肩的长发,大学生。职业妇女都把披肩的秀发烫出点松松的波纹。只有艺术家、放浪女才留一把及腰的长发。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初,女人又兴长发,从中间把头发分开;那时,长发以直为贵;可惜办公室都不太接受女人留太长的头发,于是,女人为职业而剪短发,多少表示"卖身给既得利益阶级"。可是丈夫和情人都不喜欢身边的人秀发太短,"与责任"(Love&Duty)的矛盾产生了;价值观冲突了。
三
潮流在变。形象也变。变有变的定律。
James Dever在In Taste and Fashion中写时装,发明了"莱佛定律",很聪明:--穿先进十年的服饰:猥亵!
穿先进五年的服饰:无耻!
穿先进一年的服饰:大胆!
穿时下流行的服饰:漂亮!
穿一年前流行的服饰:邋遢!
穿十年前流行的服饰:丑陋!
穿二十年前流行的服饰:滑稽!
穿三十年前流行的服饰:好玩!
穿五十年前流行的服饰:古怪!
穿七十年前流行()的服饰:妩媚!
穿一百年前流行的服饰:浪漫!
穿一百五十年前流行的服饰:绝妙!
形象弄人竟到这个地步。"莱佛定律"一连十二个形容词也把人骗得又舒服又难过。那一对中年学者看穿了这一层人性,了。真的,髻是长发编出来的;长发是发髻散下来的。怨谁!
董桥:柳树皮与水杨酸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标签:  董桥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0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