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 散文 > 苏雪林:千石谱

  • 发布时间:2021-04-30

  • 点击量:0

  苏雪林:千石谱

  自北九水向北走,汽车路都改为大石板路,宽绰平坦,便于行走。而且是向下倾斜的,轿夫们的步伐也就加快起来。我们在轿里,被摇簸得难受,愿意下来步行,不意轿夫扛了空轿更自健步如飞,赶得气喘汗流,依然赶不上。叫他们走慢一点,则他们自来练好这样步伐,改慢反而吃力,又怕耽误路程,只好仍旧一个个回到轿里,让他簸汤圆般簸着。

  沿路十几里的风景,可谓萃劳山的精华。危峰面面,有似苍玉万笏,又如云屏千叠,秀丽雄奇,壮人心目。我现在才发现劳山的特点在石,可谓“以石胜”。

  一望满山满谷,怪石■岏,罗列万千,殊形诡貌,莫可比拟。勉强作譬,则那些石头的情状:有如枯株者,有如香菌者,有如磨石者,有如栲栳者,有如盆碗者,有如覆釜者,有如井阑者,有三五拈刺如解箨之笋者,有含苞吐蕊如妙莲欲放者,有卓立若宝塔者,有亭亭如高阁者,有翼然如危亭者,有奋翼欲飞如金翅鸟者,有负重轻趋若渡河之香象者,有作势相向如将斗之牛者,有首尾相衔,如牧归之羊群者,有斑斓如虎者,有笨重如熊者,有和南如入定之老僧者,有衣巾飘然如白衣大士者,有甲胄威严如战将者,有端笏垂绅如待漏之朝官者。你有观音的千眼不能一一谛观,你有观音的千手,也不能一一指点。这些石头并不说你心里想像它们肖似哪件事物,它们便肖似哪件事物,是主观的;自有宇宙以来它们便这么存在着,完全是客观的。终南山我尚未曾到过,韩昌黎先生的诗里那拟喻山石的一段,我以为未尝不可移赠劳山。

  更奇者,常见山巅有数丈长之大石两头架于他石之上浑如一座飞桥。或有石巨如数间屋,一半坐另一石上,一半凌空,欲落不落。这些石头怎么会如此呢?莫非是在洪荒未辟前,有什么巨灵之神,故意搬上去的,不然就从别处飞来。呀,我想出个道理来了。这是()数十万年以前,地壳欲凝未凝之际,下则火山爆裂,烈焰飞腾,熔岩滚滚,喷薄四散;上则轰雷闪电,罡风暴雨,日夕冲击,柔软如乳皮的地壳,受此力量的压迫,忽高忽低,推移动荡,如大海波涛之倏起倏落。经过无量劫数以后,喧腾者渐变为静寂了,动荡者渐变为停止了,柔软者渐变为刚硬了,才今日我们所处大地的景象。我们现在所见的满山千态万状的大石,当是当日火山喷出的熔岩,而这些飞来的怪石呢?则或是熔岩凝结以后,再从别处火山激射过来的,所以它们与所止之处的石头,不能合而为一。

  我平生对于中国山水画,像倪云林一派的萧疏澹远之趣,并非不知领略。然于宋元人的大幅立轴,或岩壑盘旋,峰峦竞秀,或洪涛汹涌,山岛峥嵘,或老树千章,干如铁石者,尤为欣赏,好像胸中一段郁勃磅礴之气,非借此则发泄不尽似的。于自然界的风景,我之爱赏奇峰怪石,也胜于春草落花,平沙远渚。这次劳山形势,恰恰对了我的心路,所以一路在车中叫好不绝,康和雪明都笑我为狂。

  (《绿天》,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初版,选自1956年台湾光启出版社增订本)

  苏雪林:栈桥灯影

  听见周先生说,青岛有座栈桥,工程甚巨,赏月最宜。今夕恰当月圆之夕,向来宁可一味枯眠懒于出门的康,也被我劝说得清兴大发,居然肯和我步行一段相当远的道路,到那桥上,以备领略“海上生明月”的一段诗情。

  这座栈桥,位置于青岛市区中部之南海边沿,正当中山路的终点,笔直一条,伸入青岛湾,似一支银箭,射入碧茫茫的大海。

  青岛栈桥,本不止一座,这座栈桥的全名是“前海栈桥”,示与那个位置于胶州湾里的“后海栈桥”,有所区别。不过前海的这一座历史久而工程大,又当繁盛的市区,游人对它印象比较深刻,故称之为“栈桥”而略去其头衔,有如西洋人家之父子,缩短名字的音节,以表亲昵,这座栈桥居然成为秃头无字之尊了。

  说这座栈桥历史久,工程大,绝非夸张。它正式诞生之期为前清光绪十六年,距离目前,已有四十余年了。那时北洋海军正在编练,李鸿章命人在青岛湾建筑此桥,以供海军运输物资之用。原来桥身是木架构成,德国人占据胶州湾,改用钢骨水泥建筑,全桥长四百二十余公尺,分南北两段,南段钢架木面,北段石基灰面。我国收回青岛以后,将南段也改为钢骨水泥,于桥之极南端,添筑三角形防波堤岸,桥面成为“个”字形,全桥之长为四百四十公尺,还有座八角形的回澜阁,立于这“个”字形的桥头,游客登阁眺望海景,更增兴趣。

  栈桥的北端,又有一座栈桥公园,比起中山公园的规模,这只算袖珍式的,但景物幽蒨可人意,设铁椅甚多,给予晚间来此纳凉的市民以不少的方便。

  我们走到栈桥的南端,伫立在那防波堤上。新雨之后,乌云厚积,不知是哪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淋漓的墨汁泼在海面和天空,弄得黑沉沉的,成了吴稚老的漆黑一团的宇宙。海风挟雨意以俱来,凉沁心骨。空气这么潮湿,整个空间,含着饱和的水点,似乎随时可以倾泻而下。我们想今夕看月已无希望,那么赏赏栈桥的灯光,也可以慰情聊胜。

  栈桥两边立着两行白石柱,每一柱头,安设一盏水月灯,圆圆的,正像一轮乍自东方升起淡黄色的月亮。月亮哪会这么多?想起了某外国文豪的隽语:林中的煤气灯,是月亮下的蛋。现在月亮选取东海为床,将她的蛋一颗一颗自青天落到软如锦褥的碧波里。不知是谁将这些月蛋连缀在一起,成了两排明珠璎珞,献上海后的柔胸。海后晚卸残妆时,将璎珞随手向什么上一挂,无意间却挂在这枝银箭上了。

  黝黑的天空,黝黑的海水,是海后又于无意间挂在银箭上的一袭黑绒仙裳,明珠为黑裳所衬托,光辉愈灿烂逼人。两排灯光,映在海波上,跃荡着,拉长着,空中的珠光与水中珠光融成一片,变成万条纠缠一起的珠练了。我们立身桥上,尚觉景色如斯美妙,从远处瞻望我们的人,哪得不将我们当作跨着彩虹,凌波欲去的仙子?

  残夏的海洋气候,有似善撒娇痴的十四五女郎,喜嗔无定。我们出门时,清风送爽,天边已露出蔚蓝的一角,谁知到了桥上,我们所盼的冰轮,却又埋藏于深深的云海。不过看到了栈桥上的灯影,觉得月儿不升上来也好,她一上来,这一片柔和可爱的珠光必被她所撒开的千里银纱一覆而尽,岂非可惜之至!

  云层可以隔断明月()的清辉,却隔不断望月的吸力。今夕晚潮更猛,一层层的狂涛骇浪,如万千白盔白甲跨着白马的士兵,奔腾呼啸而来,猛扑桥脚,以誓取这座长桥为目的。但见雪旆飞扬,银丸似雨,肉搏之烈,无以复加。但当这队决死的骑兵扑到那个字形桥头上的时候,便向两边披靡散开,并且于不知不觉间消灭了。第二队士兵同样扑来,同样披靡、散开、消灭。银色骑队永无休止地攻击,栈桥却永远屹立波心不动。这才知道这桥头的个字堤岸有分散风浪力量的功能。栈桥是一枝长箭,个字桥头,恰肖似一枚箭镞。镞尖正贯海心,又怕什么风狂浪急?

  钱镠王强弩射江潮,潮头为之畏避,千古英风,传为佳话。这枝四百四十公尺长的银箭,镇压得大海不敢扬波,岂不足与钱王故事媲美么?

  月儿还不上来,海风更凉了。我们虽携有薄外衣,仍怯于久立,只有和这仙样的虹桥作别,回到一个凡人应该回去的地方。

  (《绿天》,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初版,选自1956年台湾光启出版社增订本)

苏雪林:千石谱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相关标签:  苏雪林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openresty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0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