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小古文的意思。

  2.熟练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通过讨论等体会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及美德。

  教学方法:讲解法、表演法。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吃过李子吗?李子的味道怎么样?你吃的李子应该是甜的,可有的人吃的李子却是苦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

  2.王戎简介。

  二.初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1.先听老师读一遍,请你听清每个字的读音。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王戎  尝  诸小儿  多子折枝  竞走  取之  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

  4.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学生练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5.齐读。

  6.抽测重点词的理解:

  ①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②尝:曾经。

  ③李:李子。

  ④曰:说

  ⑤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⑥游:玩耍。

  ⑦子:果实。

  ⑧折枝:压弯了树枝。

  ⑨竞走:争着跑过去。竞:争逐。走:跑。

  ⑩唯:只有。

  ⑪信然:的确如此。

  7.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知道为什么李子是苦的了么?原来答案就在这样的一句话里——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非常有意思,讲的很有道理。长在路边的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如果李子好吃,早就被别人摘光了。之所以没有被摘光,那李子肯定是苦的。而说出这样话,拥有这样的观察力的人,竟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三.精读——读明白,读出韵味。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呢?让我们再次深入走进课文。要想读懂小古文,老师送给你一个法宝——想象力。这节课,请放飞你的想象力,让小古文丰富起来。

  2.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预设:小儿——小伙伴诸——多尝——曾经)“尝”可不是常常的常,出示字典中“尝”的解释,让孩子选择,说说为什么。(方法: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课后注释)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过渡:是哇,那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说一说!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玩什么,怎么玩。(预设:王戎和我们一起踢毽子,只见他们把毽子往上一抛,就左一脚,右一脚的把毽子踢得像一只只小燕子在飞来绕去。我们玩得可开心啦!)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3.出示第二句。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玩着玩着,不知道是谁,发现了什么?(预设:一棵李子树)如果是你,你看见这么多的李子,你会喊什么?(预设:“快看!树上的李子真多啊!”)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听见喊声,孩子们都跑向了李子树,伸出小手摘李子。大家怎么摘的?孩子们争抢着李子。有的......有的......还有的......理解“竞走取之”,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也不知道是谁,发现王戎站着不动。真是奇怪,他怎么不去摘呢?你会怎么问他。(预设:我骑在树枝上,对着王戎喊:“喂!你怎么不来摘李子?”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

  4.出示第三句。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

  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嘛?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李子真的很苦吗?

  5.出示第四句。没吃之前,小伙伴们七嘴八舌,想象他们都说了什么?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有的......还有的......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板书:观察、思考)

  总结: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

  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四.再读文章,理解文意。

  1.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2.理解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①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②不能盲目的跟从。)

  3.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戎是个有主见不盲从、聪明的人。

  4.指导背诵。

  五.填一填。

  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折枝,诸儿(),唯戎()。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取之,()。

  六.背一背。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七.演一演。

  八.拓展总结。

  智者自有惊人之举。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小小年纪却聪明智慧,令大人望尘莫及,除了称象的曹冲,让梨的孔融,还有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王戎。他们还真是一个不一般的孩子!就王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被古人用了短短49个字记录了下来,我想记录这个故事的人也很不一般!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不妨去读一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那里的人物,

  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通过文字,你定能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板书设计:

  道边苦李

  诸儿竞走  多子折枝

  王戎不动  观察  思考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本文主要讲的是王戎年仅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分析,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孩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自读,齐读,表演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聪敏机智、懂礼识义”,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学生提出: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牵元方,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也是不懂礼貌。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确实不懂礼貌。(2)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3)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入门不顾”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从中对“王戎识李”这个故事表明自己的见解。

  三、不足之处

  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接着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然后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最后悟读主旨,质疑探究:试对人物进行评价,并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在文章中,王戎仅仅是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从王戎的善于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小孩都可以善于分析环境,可见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可以进行分析。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教学效果

  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难度比较大,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的效果还算满意,现总结如下:

  1、“读”占鳌头。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文言文还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首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先指生试着读一读,发现学生认识字但是不会停顿,所以教读题目学会停顿。接着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边听边学习文言文的读法。听完之后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读,发现问题在班内及时指导,争取每个学生会读本文,也能以此为根基学会去读其他的文言文。最后,指学生在班内展示朗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教读,去体会当小老师的喜悦感。

  2、“学”字当头。

  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去自学。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着写批注。接着,开展讲故事比赛。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评选出最佳讲故事的人选,在班内再展示。要求:自然得体、大方,语句通畅。通过学生上台展示,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讲故事的人选,发奖状以资鼓励。在讲故事中能发现学生理解的程度,及时予以引导,以便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最后创设讨论的环节,出示课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导学生学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在观察所得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课文注解:王戎七岁的一天,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耍。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许多小孩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李子。但是王戎没有爬上去。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不上去摘果。王戎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也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摘来放在口里面尝,发现情况果然如此。

  3、潜移默化

  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说说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能谈得比较准确,感受非常到位。设想:你还读过哪些名人轶事呢?引导学生谈出司马光砸缸等,在熟悉的历史人物身上再次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成功之处

  学生能很好地朗读文言文,理解非常到位。整堂课气氛活跃。

  三、不足之处

  课堂容量略嫌不足,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理解还有难度。

  四、教改措施

  如果再上这篇课文,我会设计更优的方案,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增加背诵默写的环节,夯实基础。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相关标签:  部编版    语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2298946647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00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