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美学观点,学会审美。

  2.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3.学习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掌握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运用及作用。

  4.学习提出话题、层层深入的递进式论证结构。

  5.学习大量引用各种艺术实例来论证“无言之美”这一美学观点。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美学观点,学会审美。

  2.学习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掌握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课文导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地圆。

  上面第二句虽然详尽,却无法像第一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壮的意境,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得太多反而不好?也许今天这一课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课堂环节导航】

  一、出示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美学观点,学会审美。

  2.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3.学习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掌握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运用及作用。

  4.学习提出话题、层层深入的递进式论证结构。

  5.学习大量引用各种艺术实例来论证“无言之美”这一美学观点。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少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

  2.文体知识:议论文层进式结构形式

  议论文的核心在于阐明道理,以理服人。常见的论证结构: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层进式论证结构。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结构、层递式结构,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3.知识链接:晚年风趣

  朱光潜先生晚年时,经常在北大燕南园一段残垣断壁边,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

  看到学生走近,老人拄起拐杖,慢慢绕到残垣后面,隔着那段残破的矮墙,递过一枝盛开的花朵。

  同学们被老人家浪漫的举动吓坏了,便加快脚步,慌张地跑掉了。后来同学们才知道,老人家竟是美学大师朱光潜。那位写过鸿篇巨制,至今仍对中国美学有深切的影响力的朱光潜!他合璧中西,学富五车,却又有如此赤子心性。

  三、预习反馈

  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五、精读品味

  1.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对应教材第 79 页旁批)

  【答案】以孔子的话,引出了“无言”这一话题,引起下文有关美学观点的论述。本文议论的话题是“无言之美”。

  2.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过渡,引出下文,指出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同时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说说言和意的关系和区别?

  【答案】言能达意,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以言达意,只能得其近似,不能完全相等。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变化的,无行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4.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对应教材第 79 页旁批)

  【答案】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含义:一、真实表达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把想说的话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这里指美术作品要讲究真实性,虽经过画家理想化改造,加入创作者的人格,但美术创作时不能夸大渲染,改变其真实性,要表现真情实感。

  5.怎样理解“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对应教材第 80 页旁批)

  【答案】文字语言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文学作品也不希求情感意旨全都表现出来,所以假如能够充分表情达意,也不是文学创作所希望的,因为文学作品言不必尽意会更有深意和美感。

  6.在作者看来,摄影家和美术家的创作有什么不同?(对应教材第 80 页旁批)

  【答案】第一,摄影家和美术家创作时所用材料和用具不同。相片较图画更“和自然逼真”。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毫无错误。图画就不然。

  第二,技术、手法不同。美术家创作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

  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摄影家面对的是客观真实世界,他取景时增加或减少画面物体即可。

  第三,美术家的图画较摄影家的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浓厚,所发生的印象深刻。

  7.你能体会到这两首诗中“深远”的情感吗?(对应教材第 81 页旁批)

  【答案】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指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已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天地苍茫,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寂寞无聊之情。

  李白的《怨情》大意是美人儿卷起珠帘把双眉紧紧锁闭一直等待,只看见她泪痕湿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人的幽怨情态。着重于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抒发一个孤独女子的幽怨之情。

  8.第⑨段是如何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的道理的?

  【答案】第⑨段分析文学作品言不必尽意时,引用《论语》,陶渊明、钱起、陈子昂、李白、杜工部等人的诗词,内容详尽,说服力强。论证、归纳了美学观点: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写作时不必要浪费太多笔墨,可以简单含蓄,形象生动,文学作品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含蓄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

  9.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本段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列举众多名家古诗词,引用他们的经典作品,论述文学作品言不必尽意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10.为什么音乐也讲究“无言之美”?(对应教材第82 页旁批)

  【答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唱歌奏乐都离不开声音的变化。但是在唱歌奏乐中,有时音调由宏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可以发挥想象,体会无声之美的滋味,所以音乐也讲究“无声胜有声”的无言之美。

  11.句中“不一定”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内容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删。“不一定”表推测,表示不是“所有情况”,如果删去就太绝对,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2.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论证了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的观点。

  13.如何理解举雕刻的例子,重在讲“含蓄不露”这个特点?(对应教材第82 页 旁批)

  【答案】因为雕刻塑像是无言的,雕塑以静体传神,它的情感有些是流露的,

  有些是含蓄的。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中拉奥孔父子三人在临刑前的神情是最好的例证:他们没有挣扎呼号,而是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在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这便表现出雕塑也注重含蓄之美的道理。

  14.这里不主张“吐肚子”,与前文的表述是否矛盾?

  【答案】不矛盾。这里不主张“吐肚子”指艺术作品表达要含蓄,不要把一切都表现出来,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前文“吐肚子”指艺术作品不说谎,讲究真实性,“和自然逼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表现出来。

  六、研读探究

  1.【难点探究】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说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举例论证,列举典型事例,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如:①列举文学作品中言不必尽意的例子。如:《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陶渊明的《时运》中“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中“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等等。

  ②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③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是说明“雕刻上流露和含蓄的分别”最好的例子。

  雕刻中拉奥孔父子三人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表现了雕塑含蓄不露之美。

  2.【难点探究】课文是怎样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展开论证的?

  【答案】首先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接着作者从言与意的关系出发,反面论证文学艺术不能也不必做到言完达意。再接着具体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以美术、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从正面论述“无言”比“言尽”更能表现美,最后归纳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七、归纳总结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以美术、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对比突出,形象鲜明。

  “言”和“意”的区别,雕塑作品中怒目金刚和低眉菩萨的神态对比,音乐里面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时精神感受的对比,论证有力,突出了文章的观点。

  (2)引经据典,举例恰当。

  本文论述无言之美时,引用孔子和英国诗人济慈的话进行佐证,同时列举文学作品中言不必尽意的例子,如:《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陶渊明的《时运》中“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中“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怨情》等等,资料翔实,说理透彻,以理服人。

  八、拓展延伸

  国学经典诵读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2.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苏轼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白居易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柳永

  九、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相关标签:  部编版    语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2298946647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00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