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九年级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别云间》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3-29
点击量: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别云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能够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3.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学习目标。
二、介绍背景、释题:
《别云间》是作者于秋季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诗题中的“别”字,不是一般意义的告别离别,而要理解为难以再见的诀别、永别。“云间”是松江的别称。此诗题作“别云间”,实际上是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三、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及节奏。
2、熟读本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首联回忆了哪些事?
4、“欲别故乡难”难在哪里?
5、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比较思考: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本诗结尾所表现的爱国精神有什么不同?
(二)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三)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通过提问、演板、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品析诗歌:首联:诗作首联叙事,写自己抗清的经历和现在的遭遇。作者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又”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 颔联: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作者在此抒发了英雄失路之悲。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作者在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作者情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尾联:尾联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的必胜信念。这一结尾,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2、首联回忆的事有:三年的抗清斗争和自己被俘成为阶下囚两事。
3、“难”体现在:抗清事业尚未成功,母亲、妻子尚在,自己已踏上死亡之路,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表达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情感。
4、诗表达的情感:面对山河沦丧的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5、《过零丁洋》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本诗“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做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完成的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回复江山。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五、巩固练习:
1、哪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必死的决心和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
2、最后一联诗人表达的情怀,与陆游的哪两句诗相近?
3、你还知道哪些大义凛然的正气诗?
4、背诵默写全诗。
六: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用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它真实的记录了诗人永别故乡时复杂的心情,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末路的哀痛,音调悲凉,文情并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别云间》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00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