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案
发布时间:2022-04-12
点击量:15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明确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2.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力。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劳动工具的变化与主要劳作方式之间的关系。
时空观念:认识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探究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及主要的劳作方式。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认识不同劳作方式的特点及概况。
家国情怀:认识并分析古代劳作方式对中国贡献,培养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三、新知导入
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锐利而耐用的铁农具的普及,使得人们耕作、拓荒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图为出土于河南辉县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
四、新知讲解
模块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变化历程
1.耕作工具
(1)演变: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日常所食中你知道哪些食物物种来自美洲?说一说传播时间和路线。
(2)分类
历史纵横
刀耕火种与铁犁牛耕
人类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锄耕、犁耕三个不同阶段。距今约1万年前,刀耕在原始农业出现时就已产生。人们先以石斧、石刀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用火焚烧,把草木灰当作肥料,再在土地上耕种农作物,这就是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锄耕已经产生,人类大量使用石耜、石铲、石锄或骨耜、木耜、蚌铲等翻土农具。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犁耕出现。此后犁耕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
(4)唐代出现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
——陈廷章《水轮赋》
小组探究
思考,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参考答案: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等等。
3.畜牧工具
豢养驯化禽畜的古代畜牧业,也有其自身的工具设施。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模块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1)中国
①约3万年前:中国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兽皮。
②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③汉朝: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提花机可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④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2)西方: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历史纵横(可学生自主阅读、了解)
汉朝提花机模型
2022年,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了四 件蜀锦提花机模型。这四件提花机模型是随葬用品,其形制前所未见,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它们的出现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
2.制瓷工具
(1)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可以控制坯件的薄厚。
(2)南朝: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3)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3.冶炼工具
(1)锻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小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
(2)铸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熔化金属原料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
历史纵横(可学生自主阅读、了解)
水排
南阳自战国时就以冶铁业著称,汉武帝曾在此设铁官。考古资料表明,汉朝时南阳郡内有多处冶铁和铸造作坊,冶铁工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一 水排。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模块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
历史纵横(可学生自主阅读、了解)
男耕女织
中国古代谚语说: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普遍存在,它是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男的种田,女的织布,各司其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庭生产,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为古代国家提供了赋税和徭役。
活动探究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1)农业家庭式劳作有利于促进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多地获得农产品,以满足自身需求,并为古代社会提供赋税等。
(2)农业家庭式劳作有利于社会稳定。人们固定在土地上,并在家里进行简单的手工业生产,人员流动性较小,社会不稳定因素减弱。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征: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铺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2)表现
古代还有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2)特点
①手工业者世代传承。
②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小组探究
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地位:男耕女织的小衣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积极:①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标签:  历史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00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