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案
发布时间:2022-04-12
点击量:4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案
【课程标准】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难点:全面认识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过程】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工厂制度:是一种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将工人集中到厂房里、从事机器大生产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1771年工厂制度产生,1785年之后后来瓦特的蒸汽机又被引入工厂,到19世纪中期,工厂制度成为西方主要的生产方式。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生产方式的变化
(一)机器大生产——生产力的进步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机器大生产
(二)工厂制度——生产关系的变化
手工工场 工厂
工厂制度的特点
①工人实行倒班制,以保证机器昼夜运行。
②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对工人进行管理。
③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各部门协同劳作,进行标准化生产。
④原料由工厂统一分发,合理调配。
性质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 |
产生过程 | 工业革命前 | 英国的手工工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逐步实现了生产过程专业化。 |
工业革命时 |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批产业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 | |
作用 | 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
2、工厂制度的影响
①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巨变
②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③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
④更大的经济效益
3、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1)洋务派:19世纪中后期,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民族资本家:张謇、范旭东等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汉阳铁厂 天津永利碱厂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改变生活空间——问题及应对
泰晤士河污染
城市人口猛增,不少小城镇发展为工业城市,但是城市人口猛增,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人们的出行。
影响:①出行方便快捷。
②促进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与贸易往来
③社会流动性及社会关系的变化
3、乡村面貌改变
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人口的流动,眼界开阔;城市发展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更强。
工厂制度——按时上下班
城市化——人口集中,按部就班生产生活
交通运输——重视时间、守时成为新习惯
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格林尼治时间成为标准时间
生:探究并回答
格林尼治时间由地方时间发展为全国标准时间后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工业革命,交通运输、城市的发展等促使对时间的要求提高;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国际社会的确认等因素促使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标准时间,便利地区间、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文化素质提高
(1)原因 机器生产的推动;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等
(2)措施
英国——1802年第一部《工厂法》(立法推动教育);政府加大教育投资
中国——1904年《癸卯学制》;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所夜校
6、民众生活的消极影响
贫富差距拉大;工作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及职业病等;生活贫困
拓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
①意义: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结果:经过一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
课堂小结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标签:  历史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00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