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1课教案:改造我们的学习
发布时间:2022-04-13
点击量:2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1课教案:改造我们的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成语的含义。
2、能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3、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4、能体味分析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5、引导学生学习对问题的辩证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2、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能体味分析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难点:课文中如何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
教、学具课文朗读录音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
一、导入新课: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本文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3.延安整风是对过去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清算。
4.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即: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
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
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
5.板书课题。
“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而且这里的学习主要指学习态度,也即学风,是学习的根本问题。
思考:标题中为何使用“改造”而不用“改变”?
明确:“改造”意味着不是一般地改变,而有“改掉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的意思,含“改”、“造”两个语素。而“改变”缺少“立新”的一面,只是一般的变化。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三、阅读课文。由学生在课上自读,批划重点,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1.本文作为一个报告是由前言和四个部分(采用“分段标号”的形式)组成,请给四个部分各加一个恰当的标题,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或一句话,要求简明扼要。
2.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又可以找到基本的结构形式,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大的组成部分。请按三大块列一个简要提纲。
3.本文有一个重要论点“理论和实际的统一”贯串全文,成为连结全文的中心线索。这一论点和全文的中心论题(也可以叫论点)是什么关系呢?这一论点是怎样将全文的各部分材料连结起来的呢?边阅读边思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可用15至20分钟让学生自读作答。
第二课时
1.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式”逻辑思路和论证结构。
重点学习运用在对比中褒贬分明的论证方法。
2.学习运用在对比中褒贬分明的论证方法。
难点学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
3.学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
教法讲读法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
教具小黑板
达标步骤读——议——讲
本节知识点学习运用在对比中褒贬分明的论证方法。
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用提炼论点、加小标题及缩写的方法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本文的逻辑思路、论证结构、对比论证方法,还要揣摩语言。
学生读课文,揣摩课文语言。
二.研习课文
1.理清课文思路、结构,揣摩语言,学习对比论证。
师:一般议论文,在逻辑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论证结构上又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大家看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思路和结构的?生:开篇提出问题,是“引论”;一二三部分是分析问题,属“本论”;第四部分是解决问题,是“结论”。师:对。
先看第一部分“进步与成绩”。本部分共7句话,第1句话是个长单句,怎样划分主谓宾?生:二十年(主),就是(谓)……二十年(宾)。师:单看“主、谓、宾”好象是个简单的重复判断,所以其修饰成分不容忽视。齐读第一句。生:(齐读)。师:第1句暗含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其中哪个词用得特别精确?生:日益。师:如果去掉“日益”可以吗?生:不行。“日益”说明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结合”是逐步的,一天比一天好,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师:对,不是程度很高,而是一天比一天进步。第1句话提纲挈领,肯定成绩,齐读第2句。生:(齐读)。师:哪几种给准确、有力?生:“何等肤浅”“何等贫乏””“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1。理清课文思路、结构,揣摩语言。
2。学习对比论证。
3。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讨论、研究。
师:第二部分,由成绩转入谈“缺点”,主要谈了三方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第二部分的学习可以从略,将精力放在重点第三部分上。)
师:第三部分“两种对立态度”。本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精华: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
“实事求是”原则。文中“这个意思”指什么?生:指上文谈到的存在的“缺点”。师:既然上文已谈到诸多“缺点”。这里为什么还要反复说明?是简单重复吗?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对比中强化论证,使之更充分深入。师:是的。第二部分只是谈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和现象,还没有深入挖掘这些缺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剖析。又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用“对比论证”将主观主义学风与马列主义学风对举,黑白分明,是非益彰,旗帜鲜明,突出了“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这一部分精彩语段迭出,多用对偶、排比、层递等修辞,整散结合,读来铿锵有力,酣畅淋漓,气势夺人。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生:(读)。师:这幅对子形象地刻画了哪类人?生:只会背诵马列主义教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师:是的。要把这幅对子会背会写。写议论文,最难的是见解上的创新。本文最大的创新就是提出了著名的“实事求是”原则。请一位同学读:“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生:(读)。师:“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原注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毛泽东的贡献并不在于对这个词作了现代化的通俗解释,而在于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普遍性的原则。最初是在这篇文章中提出来作为学习态度的最高原则,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思想和行为的原则(邓小平又把“实事求是”发展为党和国家制订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可以说,“实事求是”就是务实精神,是本文的主旨精神和灵魂。提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给全党改造学风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学生思考:文中“这个意思”指什么?
2。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结合邓小平的《讲讲实事求是》一文,对照阅读会有更深的认识。邓文中反复强调这一原则,并有了新的发展。也提到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的三个报告,其中就有《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齐背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解释。生:(齐背)。师:第三部是“分析问题(本论)”中的重要部分,大家将此部分散读一遍。生:(散读)。
将此部分散读一遍。生:(散读)。
3.布置作业
文章说:“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请结合这句话,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成语的含义。
2、能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3、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4、能体味分析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5、引导学生学习对问题的辩证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2、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能体味分析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难点:课文中如何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
教、学具课文朗读录音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
一、思路、逻辑顺序及结构。
对本文思路及结构形式的认识,如果只限于上节课分两个表图示,仍然是不够的,必须在进一步的阅读分析中,弄清中心线索及组织材料的关系,论点与论据的关系,逻辑顺序与结构形式的关系。
①“理论和实际的统一”这一观点在文中是中心论点,还是论据?提示:这一观点是理论论据。
②“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是怎样在文中贯串并连结全文的?提示:“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文的中心线索,正是依据这一观点,才安排了“成绩和进步、缺点、比较分析”这样的逻辑顺序,这是本文行文结构的内在联系。这样,理解本文的结构形式,必须将行文的顺序与逻辑顺序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领会。
本文的结构图(此图可以板书)注:此板书的出现应是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沿着提问的回答、结合课文的内容一步步展现出来。“缺点”的右方还可以再提示具体内容。
二、对比论证。
1.本文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覆盖全文的、对结构形式起重要作用的一种论证方法是什么?提示:是对比论证。
2.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证问题的?提示(可板书)正是这两种对比的形式构成了文章的核心部分。还有一些具体的对比,学生可进一步在文中找到例证。
三、其它论证方法的运用。
其它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引证。本文论证什么问题时使用例证?本文的例证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提示:第二部分在写“我们的缺点”时,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用的就是例证。作者用“首括式”将缺点加以概括写在段首,这就便于阅读。作者在三个自然段首分别概括以后,又在下一自然段(即本部分第5段),自己作了更明确的概括,以便过渡到下面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些缺点。这种“分——总——分”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语言特点。
因为这是一篇动员报告,所以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这些特点特别表现在一些词语相对集中的语段里,值得我们摘录出来,反复诵读、细细体会。
1.重点语段。教师略加分析: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使用了一系列的谬语、成语来说明坏作风的存在,就精减了文字,浓缩了内容。②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的作风。这段文字整句与散句交错结合,成语与俗语并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的一种表现。极其工整的排比句和对称句、短句与长句的混合使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有一副对子(为清人解缙所作):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选用这副对子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子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放矢”的解说。“实事求是”的解说。这两个成语的解说,都是结合文章特有的内容,作了经典性的概括,富于创造。
2.其它成语。文中还有很多以上语段未能概括的成语,也应划出并加解释,并作为积累词汇而抄录。主要的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谬种流传”“诸如此类”、“等闲视之”“徒有虚名”“万古不变”、“生吞活剥”;还有作者独创的词语“言必称希腊”,已成为生搬硬套外国的东西的固定词组。
3.用词的准确与分寸。文中很多地方用词准确,具有分寸感,这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表达能力。例如: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这里,用了“日益”二字,就是用词的准确、有分寸,因为二十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能逐步地结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其它语句: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这里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缺点”得到了强调;先说有缺点,再说很大的缺点,这就使表达的意义有伸缩性,有分寸感。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用了“一般地说”,表达就周全了,二十年来,在特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没有做过这些工作。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的个别词句,而不会适用……。这“片面”二字下得好,引用马列词句并不是绝对的不好,反对的是“片面”运用,有了分寸,用语就理直气壮。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环节是搞好调查研究。“基础”一词用得准确。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1课教案:改造我们的学习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00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