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5课教案:人应当坚持正义
发布时间:2022-04-14
点击量:2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5课教案:人应当坚持正义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苏格拉底提问中运用的类比论证手法,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的语言技巧,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苏格拉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的提问技巧,提升论辩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苏格拉底的论辩之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苏格拉底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品读鉴赏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方法演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知大景
1.齐读下面的名言: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以上名言的作者——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 --- 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3.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代表作有《对话录》《理想国》等。
4.写作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持的“正义”理念。
二、初读观大略
1.自读全文:
(1)标出重要字词。
(2)苏格拉底提出跟格黎东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苏格拉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全文的谈话思路是怎样的?
2.积累字词:
拳拳服膺: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服膺:铭记心中。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恫吓:恐吓,威胁。
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3.问题讨论:
(1)苏格拉底提出跟格黎东探讨的主要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
原文: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
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我们是该越狱逃跑还是从容赴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2)苏格拉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原文: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
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不正义的事情,即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3)全文的谈话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其次,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说明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最后,读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4.概括全文的中心: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不断提问,层层递进,将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体现苏格拉底愿意为正义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演读赏大技
1.演读全文:一人扮演苏格拉底,一人扮演格黎东。
2.苏格拉底从哪些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原文: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
概括:是不是可以不听从大多数人越狱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原文: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
概括: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而要越狱的话,不是会受到很大的损害吗?
●原文: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
概括:越狱带来的后果不是非常严重吗?
●原文: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
概括:我们是不是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而做好牺牲的准备?
小结: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具有无比的张力。
3.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来说是抽象而深奥的,苏格拉底举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是身边的人和事,是比较熟悉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的意见而非外行人的意见。苏格拉底通过这一类比,使自己的观点容易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4.从本文来看,苏格拉底提问的方式有哪些特点?
(1)偏重于问,而不轻易让对方提出问题。
(2)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3)发问很谦和。
(4)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后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
5.总结苏格拉底式对话: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苏氏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尤其他认为只要一直更正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便可使人寻找到“真理”。这种对话模式,犹如戏剧,拥有无比的张力。尤其穿插轻松、诙谐的语调,屡屡让人陷入推理的自我矛盾中,达致澄清的效果。他用讨论问题的方式与人交谈,但不把结论直接教给别人,而是指出问题所在,并一步步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的提问式对话法”或称“产婆术”。
6.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1)所有的思想都需要不断完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观点,让我能更好的理解吗?”
(2)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它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与它相关的问题呢?”
(3)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我们才能卓有成效的提出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讨论。也可以说,这是做学问所要具备的一种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贯穿于我们整个的学习和生活中,改变我们交流中的被动地位,化被动为主动。
(4)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用“苏格拉底式对话法”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现在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所以一旦他们的情绪无由的陷入低谷的时候,自己却找不到原因。其实找到问题的根源很简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出一些与自己有关的问题,然后,交给潜意识来回答。显意识再把回答变成新的问题…这样不断的循环下去,就是对潜意识的一个说服过程,还能够发现显意识没有觉察到的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我们就能轻易的找到一些问题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所有与心情有关的问题都能很轻易的解决。能够很好的解决与自己情绪有关的问题的只有自己,别人帮不上什么忙,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四、拓读明大义
1.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越狱逃跑,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觉得呢?为什么?
示例1: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没有什么比为了理想付出一切更加值得!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之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真理、正义、理想。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对于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苏格拉底而言,越狱逃跑意味着以不义对不义,这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损害。
示例2:苏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他本来就是无罪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是强加给他的。越狱之后,他能更好的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能更好的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2.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示例在中外历史上还有很多,试举例说明。
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
文天祥。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黑尔·内森。美国独立战争时的战士,被英军以间谍罪绞死。据一般的说法,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唯一的憾事是只有一条生命献给祖国。”
3.齐读下面的名言,结束本课的学习: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5课教案:人应当坚持正义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00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