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3-3课教案:自己之歌
发布时间:2022-04-19
点击量:2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3-3课教案:自己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惠特曼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来鉴赏诗歌,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领会诗歌的意蕴,感受其浓烈的情感。
4.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诗歌中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先生:
对于才华横溢的《草叶集》,我不是看不见它的价值的。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结晶。我在读它的时候,感到十分愉快,伟大的力量总是使我们感到愉快的。我一向认为,我们似乎处于贫脊枯竭的状态,好像过多的雕凿,或者过多的迂缓气质正把我们西方的智慧变得迟钝而平庸,《草叶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为您的自由和勇敢的思想而高兴。......
直到昨天晚上,我在一家报纸上看见本书的广告时,我才相信真有此书,而且能在邮局里买到。我很想会见使我受到教益的人,并想定下一个任务,去访问纽约,向您致敬。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经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
惠特曼自幼家贫,兄弟姐妹众多,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民主主义思想基础。直至1855年《草叶集》的第一版问世以来,诗人终于找到自己创作的突破口和定位。在《草叶集》中,作者的政治理念鲜明,那就是不满当时盛行的不公平的奴隶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政治意识,对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进行讴歌,一心希望通过诗歌创作唤醒劳苦大众对于自身境遇的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方式加以变革。《自己之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作者介绍
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等。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的诗集《草叶集》以“草叶”命名,其用意就在“民主”二字。为了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由”是《草叶集》的一大特点。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美国‘诗歌之父’惠特曼”之称。主要著作有《给一个遇到挫折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四、题目解说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惠特曼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52节,这里节选的是第31节;全诗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赞颂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节选部分的主旨也与全诗主旨相关。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相信自然造化的神奇力量。
第二部分:“我”与自然同为一体,充满自由和力量。
第三部分:什么也不能阻止“我”接近自然。
六、全文分析
1、梳理第一节中的意象,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分析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意象: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
共同特点:渺小平凡而又伟大的生物,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情感:诗人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文明要想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与自然保持平衡,表达了诗人尊重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情感。
2、本诗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峻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上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
3、请阅读《草叶集》中的其他诗篇,然后结合本诗,谈谈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
明确:
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4、《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为什么。
明确:
观点一:《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自己之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惠特曼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地对待,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诗中,歌唱一个人的自我,强调自己的无所不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极端表现,注定从一开始就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观点二:《自己之歌》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当时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然而,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的激进派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惠特曼在借鉴欧洲传统诗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新事物的出现,必会在开始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七、中心思想
《自己之歌(节选)》列举了许多自然事物,赋予其诗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凸显出宏大的自我,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
八、写作特点
1.第一人称凸显宏大自我
诗歌以口语化的语言采撷自然之物,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采用第一人称,以“我”作为主人公,更能在涌动的旺盛的生命之力中凸显那个宏大的自我,抒发诗人质朴明朗的个人情感。
2.意象组合唱响生命颂歌
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飞鸟、走兽等来自大自然的渺小平凡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唱响激情澎湃的生命颂歌,是惠特曼内在生命精神的充分体现。诗人以个体的生命感触全体的生命,以有限的生命覆盖无限的生命,以短暂的生命把握宇宙生生不息的永恒生命。
九、补充资料
《草叶集》
《草叶集》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它开创了一代诗风,对美国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集热情地讴歌了民主和自由,民主精神正是《草叶集》的灵魂。《草叶集》在艺术形式上也有重大革新,诗人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诗歌的格律,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在诗句结构上,诗人大量采用叠句、长句、平行句等形式,广泛运用象征、比喻等表达技巧,并吸收了一部分俗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雄辩的风格。诗集感情真挚,风格豪放,读后使人回肠荡气。
十、总结全文
《自己之歌》表达了诗人毕生的主要思想。《自己之歌》作为《草叶集》的核心部分,是人作为“自我”的独立宣言。这个“自我”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而又不限于他个人。诗人的自我不是一个渺小狭窄的小我,而是和他人相通的大我,“我”代表所有人。
布置作业
思考: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注】
【美】惠特曼 楚图南译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
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
千万只眼睛在望着我们的船,它坚定,威严而且勇敢;
只是,啊,心哟!心哟!心哟!
啊,鲜红的血滴,
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起来听听这钟声,
起来吧,——旌旗正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
为你,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为你,人群挤满了海岸,
为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殷切的脸面;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哟!
让你的头枕着我的手臂吧!
在甲板上,这真是一场梦——
你已经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我的船长不回答我的话,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
我的父亲,不感觉到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也没有了生命,
我们的船已经安全地下锚了,它的航程已经终了,
从可怕的旅程归来,这胜利的船,目的已经达到;
啊,欢呼吧,海岸,鸣响吧,钟声!
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有删改)
【注】本诗是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就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刻,反动势力雇佣的刺客杀害了他。
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总统而写的一首著名的哀悼诗,故本诗的基调是悲怆的。
B.在第一节中,诗人将林肯总统称为“我的船长”,流露出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C.在第二节中,诗人深情地喊出“船长,亲爱的父亲哟”,表现了诗人对林肯总统深厚的父子般的感情,也写出了人们对总统的拥护。
D.在第三节中,诗人描写了到达目的地时的欢呼声和鸣响的钟声,而这热烈的气氛也让诗人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正视林肯总统已去世的现实。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多次使用呼告的手法,如“船长,我的船长哟”等,直接倾诉对林肯总统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B.第一节中,沸腾的港口与“鲜红的血滴”“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欢呼的人们的批判。
C.这首诗以对去世的林肯总统的崇敬、哀悼之情为线索,使诗歌浑然一体;长短句交替使用,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D.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美国比作一艘航船,将林肯总统比作船长,吟唱了一曲悲歌,塑造了一位伟大人物的形象。
3.全诗共三节,诗人在称呼“船长”时,人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本诗每一节的末尾都写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
2.B;
3.(1)第一节中,诗人称呼“船长”时,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他”。而第二节中,称呼“船长”时,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第三节中,对“船长”的称呼又用回第三人称“他”。(2)第一节中,使用第三人称“他”,表达了诗人不得不接受船长已经逝去这一事实的无奈、遗憾之情。第二节中,反复称呼“你”,似与船长直接对话,显得亲切自然,表现了由开始热切企盼船长醒来到后来逐渐接受他无法醒来这一事实的过程,是一个由满怀希望到陷入绝望的情感转变过程。第三节中,再次使用第三人称“他”,在表达诗人独自悲痛难抑的同时,也倾吐了其对船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4.(1)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是在描写伟人去世时的情景,每一节的末尾都这样写,使用的是间隔反复的手法。(2)①在胜利到来之际,伟大的领袖却已逝去,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反复咏叹可以渲染并加强全诗的悲剧气氛。②表明诗人的情感是由浅入深,层层渐进的。③以诗人悲怆欲绝的情感构成诗歌的主旋律,使诗歌节奏具有回环往复的效果。
解析:
1.“而这热烈的气氛也让诗人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正视林肯总统已去世的现实”错。诗歌结尾“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强调了这一事实令人难以置信,渲染了诗人的悲痛之情,而且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悲痛。
2.“表达了诗人对欢呼的人们的批判”错,这里表达的是诗人的极度悲伤之情。
3.诗歌第一节中,“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了人们的欢呼”,此时此刻,现实是“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里运用第三人称“他”,全视角地、客观地展现了“我的船长”“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一客观事实,表达了诗人的无奈、遗憾之情。第二节中,诗人呼唤船长“起来吧”,起来看看人们为“你”欢呼的场面。其中反复称呼“你”,这样,双方平等、亲近,便于表现诗人对船长的热切呼唤。同时呼告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在这一节中,诗人由满怀希望到陷入绝望。第三节中,再次使用第三人称“他”,又回到了船长已逝去这一客观现实中:“我的船长不回答我的话,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我的父亲,不感觉到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也没有了生命”。这里的现实越真实,越令人难以接受,这样就突出了诗人独自难抑的悲痛和对船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4.本诗每一节的末尾都写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是运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在内容上,突出强调了伟人逝去这一事实,也表现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化。在结构上,使全诗节奏具有了回环往复的效果。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3-3课教案:自己之歌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00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