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2课教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20
点击量:3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12课教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掌握中央集权加权、专制王权建立、宗教改革等在推动近代化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国际法和外交制度出现的原因。
2.时空观念: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学习,明确20世纪以来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表现,认识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组织的不同。
3.史料实证:教材学习过程中展示可靠地相关史料,对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以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
4.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过程;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专制王权在近代西方民族国际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来阅读材料了解一个人物,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从而得到“上帝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奧尔良之围,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后带兵多次打败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死。20年后英格兰军队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500年后被梵蒂冈封圣。
【师】这个材料讲的是圣女贞德的故事,同学们从材料中找出真得领导的战争是哪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近代西方国家产生的原因,过程。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因
①历史原因:百年战争激发了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②政治原因: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③思想原因: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各国的世俗权力也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④经济原因: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
⑤文化原因: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
⑥国际关系:《威斯特代利亚条约》的签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⑦现实原因: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漸转交为民族国家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过程。
2.民族国家的早期阶段——专制王权
(1)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2)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
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3)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4)这一时期,国王往往就是国家,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师】同学们思考,专制王权建立的意义与结果如何?
(1)意义
①民族认同:专制主权把统辖范围内的人民强制捏合在一起,让他们形成一个“民族”,这
个民族在同一个政府的统治下经历各种事件,培养起相同的情感,形成共同的身份认同。
②竞争优势:以民族为支撑的国家把自己的边界封闭起来,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已经形成民
族国家的地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国家比领地有更大的凝聚力,也具备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
源。
(2)结果
①民族国家成为潮流:发展的不平衡迫使各地区都要形成民族国家,破坏了以领地、庄园为支撑点的中世纪政治、社会结构。
②新世界格局的显现: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夺土地、资源、财富和发展优势,以及国家的生存权,征战不已。中世纪的贵族战争让位于国家间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斗越来越激烈,新世界的格局由此表现得越来越清楚,这是个民族国家的时代。
【名词解释】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含义是什么?
民族国家
(1)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其基本特征包括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制、主权人民化、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统一的民族市场等。
(2)一般认为,17世纪中叶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标志着西方民族国家的出现,其对欧洲君主国的领土边界和权属进行划分,从主权认定的角度进-步促使民族主义及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3.民族国家的产生
背景
(1)语言: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衰弱和民族认同观念的兴起,英法等国民族语言的地位逐渐上升。
(2)战争: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3)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由此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
特征
(1)民族国家有由单一族群组成的,更多则是由多个族群组成。
(2)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国际法的知识。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概况
(1)国际法形成
背景
①随若王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历程
①荷兰人格老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故争与和平法》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②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准则。
【师】同学们思考《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对国际法有何贡献?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准则。它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这表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2)外交制度建立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稳定关系,而是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3)影响
国际法的形成和外交制度的建立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途径。
2.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1)背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普、奥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的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新均势体系。
(2)会议:拿破仑一世战败后,参战国于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会议通过的《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及有关条约、宣言和文件构成了维也纳体系。
(3)评价: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和平与协调。“补偿原则”的确立与实施,使维也纳会议成了一个分赃的会议,使维也纳体系表现出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在“补偿原则”之下,维也纳会议的主宰者们按照大国的意图任意修改欧洲国家的疆界,划分新的欧洲政治版图,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益,埋下了国家冲突的祸患。
(4)瓦解: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
(5)另外,国际社会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1)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2)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此后,各国还签订了非战公约。
(3)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没有美国,苏联也很晚加入,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又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致”原则,国际法难以实施。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1)1945年6月,50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加剧,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2)国际法院在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3)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4)国际法的领城扩大,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5)国际法的实施仍然有很多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知识拓展】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原因及发展。
1.形成原因
(1)根本原因:中世纪末期西欧工商业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商业经济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城市向北大西洋沿岸城市转移。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而且促进了各国内部的经济联系,国内统一市场逐步形成。经济的统一强化了各国的民族意识。
(2)宗教原因:宗教改革的影响。如英法教会民族化斗争使罗马教廷的干预力量逐步减弱,大大加强了觉醒的民族主义意识。
(3)战争原因:中世纪中后期的王朝战争极大地加速了民族归属感、认同感的形成。如英法百年战争有力地促进了英吉利民族意识和法兰西民族意识的形成。
2.发展历程
(1)1500年至法国大革命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的地域界限被打破,人口流动性提高,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2)法国大革命爆发至19世纪70年代:法国大革命爆发,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宣扬,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西欧一系列革命都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在一一起,德国、意大利实现了统一。
(3)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追求民族国家的富强.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殖民国家获得巨额的利益,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膨胀,狭隘民族主义兴起。
【史料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威斯特伐利亚公会(1643-1648年)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会议承认了罗马帝国统治下为数众多的邦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国际法发展有重大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从格老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与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国际法来调整。
——摘编自王庆海《国际法》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影响?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主要特征: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人道主义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使用范围上排斥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
(2)积极影响: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新变化: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危害。
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下做好笔记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
板书设计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背景:中央集权加强;宗教改革运动;专制王权建立
2.发展:英国《至尊法案》颁布;法国路易十四专制统治;英法等国民族语言地位上升。
3.觉醒: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激发了各国民族主义的觉醒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背景:主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2.表现: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背景: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2.表现:一战后国际联盟的成立;二战期间《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2课教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标签:  历史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00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