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词 > 贺铸《踏莎行》的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9-11-11
点击量:9404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译文] 夕阳返照回潮涌,飘浮的云朵降细雨。悲苦只有诗人知,与之低声相泣诉。
《踏砂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此词又名《芳心苦》
①回塘:环曲的水塘。
②别浦:水流的叉口。
③红衣:此指红荷花瓣。
④芳心:莲心。
⑤返照:夕阳的回光。
⑥骚人:诗人。
⑦“当年”句:韩偓《寄恨》诗云:“莲花不肯嫁春风。”
译文1:
绿柳环绕、鸳鸯游憩,池塘中长满了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光顾,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剩下孤苦的莲心。
夕阳的余辉,照映减浦口的水波,迎来了晚潮,流动的云彩,带着凄冷的秋雨,荷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好象在满怀感情地向文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如今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
译文2:
杨柳遍布曲折的池塘边,鸳鸯嬉戏在水流交汇处。水面长满了绿浮萍。阻断莲舟往来路。绝没有蜂蝶恋清香,荷花落尽莲心苦。
夕阳返照回潮涌,飘浮的云朵降细雨。悲苦只有诗人知,与之低声相泣诉:耻与春芳争娇妍,谁料遭际风妒。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当是红莲花。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盛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之君子者也”。可是这首词中的莲花只因生长于回塘别浦,没有人发现她,更没有人欣赏她,只能寂寞的开,寂寞的落,在不为人知的境遇中度过自己孤寂的一生。词中幽洁孤傲的莲花正是一生怀才不遇的作者贺铸的化身。
起三句景物描写渲染环境。“回塘”是曲折的池沼,“别浦”是小水流入大水的之处,都是指红莲生长的地方。红莲生长于绿波之上,有亭亭如盖的绿叶为衬托,有丝丝弄碧的杨柳为背景,又有活波绚丽的鸳鸯为伴,则红莲的清丽芳华可想而知。然而,如此美艳的莲花,只因她所处地方偏僻,少有人到,又因水动迟缓,绿色浮萍又厚又密,以至于阻断了采莲舟的来路,再也没有可能被少女的双手来采摘。“断无”两句继续渲染红莲花处境的可悲,就连那些蜂蝶也不知“幽香”之可慕,断然不来,“断无”二字加重语气,突出红莲花因幽洁而绝无知音。当她“红衣脱尽”,即花瓣凋落之后,结成莲蓬,每颗莲子中间都有一个带有苦味的“芳心”,这是红莲花一生痛苦的象征。
换头两句描绘夏秋傍晚之荷塘景色:金色斜阳照在荷塘绿波之上,迎来从浦口流入的潮水,天上的行云又洒下一阵微雨。作者以此寥落之景暗示红莲花日复一日,历尽阴晴朝暮而始终不被人知。结三句描摹红莲的内心世界,“骚人”即诗人,这里指作者。在作者眼中,他的身外之身——红莲似乎在向自己倾吐心曲,故红莲之语实际上是作者对内心独白。“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正是红莲高傲品格和一生遭遇的概括。唐代诗人曾以花之开于春天比作嫁给春风,莲花不肯与百花一样在春风中斗妍取怜,可见她不同于凡花的高洁品格,然而她却因此而落得寂寞一生,一旦秋天来临,红衣脱尽,芳心独苦,被秋风耽误。因此红莲的悲剧不仅是环境造成的,也是她性格的必然结果。
清代词评家陈廷焯说:“此词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知何以心醉,何以泪堕。”《白雨斋词话》。的确,由于贺铸将自己的思想、性格与社会环境凝聚成具体可感的红莲形象,使此词的思想内涵远较叹老嗟卑式的直接吐露含蓄深广,其感人力量也因而增强,特别是封建时代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更易产生共鸣。陈廷焯对此词评价极高,原因就在这里。
贺铸《踏莎行》的翻译赏析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文章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应付金额: 399 元
免费复制
1、微信搜索公众号“莲山资源”,点击此处复制
2、关注“莲山资源”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
3、将得到的验证码输入下方输入框,确认即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