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技能: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
1.俗语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提起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
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语文读本必修一》中的一篇文章,归属于“与自然晤谈”这一专题。
教学⽬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法。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把握全诗的主题和结构,理解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3.领悟文中展现的人性美。
一、教学目标 (一)透过艺术形象领会思想内容,学习鲁迅清醒的识别能力和热切的爱国情怀。
学生在课前已经阅读了作者的相关材料,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作者的主要成就,作者的作品以及对于作者的一些评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学了诗词,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的语⾔,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目标】1.诵读吟咏,品味语言,学习怀古诗鉴赏方法 2.体会学习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 以诵读方式表达诗句理解,呈现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知。 2 . 以赏读方式研习诗文内容,概述对诗歌内容的细部梳理。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教学⽬标 1、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学知识。 2、疏通⽣字、词,培养学⽣阅读古诗⽂的能⼒。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目的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一篇《锦瑟》解人难”。《锦瑟》这首诗历来有多样的解释。可以这样解读:锦瑟本有五十弦却说“无端”,流露了诗人心底的嗔怨。这一嗔怨,关联着他对青春年华的怀想。
【教学目标】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体会韵脚的转换感受诗中箜篌曲的特点,感知乐曲的音乐美;
【素养目标】 1.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2.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的多重主题。
《树和天空》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第四篇文章。这首诗歌想象十分奇特,意境似乎也有点儿朦胧,仿佛关联着多方面的主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惠特曼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来鉴赏诗歌,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预设目标](学习目标是师生在互动学习中共同生成构件的,教师设计仅仅是预设,目标可随学习具体情况而随时变动)
【学习⽬标】1、了解易⼘⽣、《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物和剧情。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意图。
【素养目标】 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