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通感修辞手 法,以及一些精彩字词的运用。
教学目标: 1.品鉴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 3.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上图书馆》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3篇课文的第二课,是王佐良的一篇随笔。在这篇随笔里,回忆了他年轻时求学阶段上不同图书馆的几次经历,
教学目标: 1.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2、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3、採究在现代社会,“拿来主义”的意义。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准确理解党八股的具体内涵,以及反对党八股的时代要求。 2.领会本文纲举目张、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把握并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实践中。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主张,了解时代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掌握文言实虛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疏通文意。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思想主张及《荀子》。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阅读《乡土中国》品味语言,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状况,深入认识家乡,进而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有自己的思考,增强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一、教学目标1.学习做访谈并撰写风物志。 2.收集家乡的传统风俗,辩证看待这些传统风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以及婉约派。 2.理解这首词上下阕的含义。 3.体会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
一、情景导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问: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深知自己的教学质量会给同学们早晨该多大的影响。所以写教案设计成了我的习惯。今天就分享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希望大家予以指正。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诗歌的魅力。 2、品味诗歌意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一、学习目标 (一)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二)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梳理诗歌大意。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示范研读,揣摩语言,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 语言建构与背诵默写这首诗;诵读《归园田居(其一)》,把握运用作品内容和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歌对比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教学目标: 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 2.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观点。